一个本来很懂事、学习又好的孩子,突然开始逃课,跟爹妈也没话说了,这到底该咋办?
磊磊妈妈就碰上了这头疼事,管来管去都没用,最后没辙了,只好来医院找李树珍主任帮忙。
被“鬼脸”改变的少年
磊磊今年12岁,从小到大都是听话懂事的乖孩子,在学校也是成绩优异,还被老师任命为班长。
但从去年年底开始,磊磊突然出现眨眼睛、吸鼻子。
刚开始,家人都觉得他是在故意“搞怪”,性格严厉的爸爸甚至为此责骂他。不过,妈妈仔细观察后发现,儿子应该不是故意的,他眨眼的动作是不由自主的。但妈妈猜测,孩子可能是学习太累了,或许休息一下就会好。
然而,随着时间推移,磊磊的抽动症状也在不断变多和加重。
展开剩余81%不止眨眼睛、吸鼻子,嘴角也开始抽搐,偶尔还会发出吭吭的清嗓子声音。
更让父母忧心的是,这个曾经热爱学习的孩子变得厌学,总说否定自己的话,情绪日益低落,不愿与家人交流,甚至老师反映,磊磊无故缺席体育课。
在诊室里,李树珍主任温和的引导让磊磊放下了戒备,他小声说出了藏在心底的痛苦:
“我害怕上学,只要一吭声就感觉所有人都在看我,感觉很丢人,可我控制不住,心里又气又急。”
“体育课人多,我更不敢去……,”
他还提到,之所以不跟父母说,是因为 “他们只会批评我,说我乱吃东西、偷玩手机,可我真的没有”
确诊抽动症,伴随情绪障碍
在做完详细检查后,李树珍主任给出了诊断结果。
磊磊确诊抽动障碍,同时伴随轻度情绪障碍,很有可能是由于压力过大,抽动症治疗是一方面,心理治疗也必须重视起来,任由发展下去,会对孩子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。
那抽动症到底是咋引起的?李主任也为磊磊妈妈科普了一些诱发抽动症的因素。
常见的个体因素
1.父母期望过高、教育方式严厉刻板,可能诱发易感儿童发病;
2.孩子渴望获得认可,过度学习、自我强迫,也可能引发抽动;
3.过敏体质(如鼻炎、咽炎、湿疹等)儿童更易出现抽动;
4.多动症、学习障碍、孤独症等疾病可能与抽动症合并发生;
常见的环境诱发因素
1.压力:早教、超负荷学习、父母管教简单粗暴、家庭功能失调等;
2.呼吸道感染:鼻炎、咽炎、上火等;
3.饮食问题:辛辣食物、冷热刺激、肠胃不适等;
4.睡眠问题:入睡困难、夜醒、呼吸不畅等;
5.电子产品:频繁接触视频、无节制玩游戏;
6.刺激内容:观看过于激烈的电视、电影(年龄越小越敏感)。
同时,在李树珍主任的帮助下,磊磊妈妈分析了孩子的压力来源。
01
学习压力和上不完的兴趣班:磊磊马上就要上初中了,孩子一直很要强,想通过自己的努力,进入好一点的中学。
加上父母给他报了很多兴趣班,像画画、钢琴、编程都有学,过重的负担让孩子难以承受。
02
环境的改变和父母的严格:磊磊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,感情深厚。去年为了 “更好的学习环境”,全家搬离爷爷奶奶家,磊磊因不适应连续几天睡不好。此外爸妈性子都急,妈妈爱唠叨、爸爸脾气差,孩子一犯错爸爸甚至会动手......
这些都让磊磊长期处于紧张压抑中,最终通过身体抽动释放出来。
分析出真相后,磊磊妈妈十分后悔,不停责怪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,孩子也曾向自己“求救”过,身为母亲却忽视了……
面对抽动症,家长该如何应对?
李树珍主任结合磊磊的案例,提醒家长:孩子的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,教育需注重方式方法,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,不能因 “孩子小” 就忽视他们的情绪。
当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,除及时就医外,家长还需做好这些事:
1.不过度关注孩子的症状,避免紧盯其表现,减少孩子的心理负担;
2.营造平和稳定的家庭环境,给予孩子足够的情感支持;
3.引导孩子充实生活,避免过度关注自身症状,控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;
4.做好睡眠管理,保证充足休息;
5.与学校沟通,避免同学嘲笑歧视,预防心理问题加重;
6.教会孩子适度放松,每天安排户外活动。
发布于:山西省淘配网配资-股票杠杆哪个平台好用一点-香港股票配资平台-杭州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